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要素之间不适配是我国基本水情,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我们相应开展了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既可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又可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
循环利用、废水零排放都是水资源化发展的需求要素,也是城镇、农业农村、工业等领域水资源发展的明确导向。外加上水处理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方向倾斜,加快铺设污水资源化的密网,似乎成为了目前水处理企业的必然需要。
在水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利用传统的开采地下水进行补给办法不是长久之计。过度利用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干旱层加厚,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扩大。研究和实践表明,水的循环利用可以长期有效地缓解水危机。所谓水的循环利用,是指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用于满足非饮用水目的,如植物灌溉、厕所冲洗、道路除尘、工业及建筑用水等,达到变废为宝。
以广东为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广东省GDP由4.54万亿元增长到10.76万亿元,但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水资源利用量不增反减,用水总量由469.0亿立方米降低至412.3亿立方米,减少12.0%。有经验的人指出,这得益于用水效率特别是工业用水效率显著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废水零排放是指工业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将这部分含盐量和污染物高浓缩成废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水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厂送垃圾处理厂填埋或将其回收作为有用的化工原料。
零排放水处理技术虽然只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但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能源、化工、造纸等行业,正在不动声色地带领着废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去年1月,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着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再生水回用标准。对于市政污水处理后的尾水利用,目前生态补水占比相比来说较高,70%都用于景观河道补水;尾水的工业回用与区域位置、地方的工业取水要求和工业水价有关。
市政污水处理后尾水的生态补水方面,常与水环境治理的系统化相结合,例如分散式污水处理、卫星污水处理厂等理念的融入,与此同时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装备、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等在资源化下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其市场亦快速释放。
另外一个重点是工业回用的市政尾水资源化,工业回用能够适用于冷却、洗涤以及工艺用水等。这样的领域,我们重点要考虑的是区域的选择,例如制水输水成本、当地工业的匹配性、以及工业水价。E20供水研究中心摘录了非居民基准水价的情况,我们做尾水回用给工业的时候,要考虑工业原本水价的情况,以及我们现在工业水源的情况。例如,现在很多工业用的是地下水,倘若未来有关于限制地下水开采类的文件出台,就会涉及到工业公司切换水源的问题。在这样的区域里,市政尾水工业化才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释放趋势。
在工业废污水处理领域,未来的市场空间容量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其原因一种原因是刚才我们提到整个市政污水处理的规模和“十三五”相比会降低,市场扩张机遇减少,另一方面市政领域收益率下降,以及特许经营期到期后的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等,致使许多企业的战略从市政慢慢转向工业领域,包括平台型公司、央企工程型公司、以及非公有制企业,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布局战略的转型与升级。
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推广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以用促治方式,采用经济适用的肥料化、能源化处理工艺技术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渔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未来,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25%以上,必将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格局。因此,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催生一个万亿元级的新生产业,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香饽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