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人口达5万余人,湖区群众主要以水产养殖和捕捞生产为业,是湖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湖区群众在“挖沟排水、下掘地、上补田”的办法对沿湖涝洼地进行标准化生态鱼塘开发。
2012年,滕州市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厅、环境保护厅、监察厅联合印发的《南水北调沿线渔业养殖污染防控工作督导意见》(鲁海渔[2011]134号)要求,对南四湖滕州沿岸区域内的投饵性网箱、网围养殖实施了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拆除网围115个、养殖面积7650亩,清理网箱3050架、养殖面积117600平方米,清理完成率达到100%。
滕州沿湖区域已建设标准化生态鱼塘3.8万亩,主要养殖品种包括鲤鱼、鲫鱼、草鱼、乌鳢、河蟹、龙虾等,现有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15家、专业渔民1500余人。
南四湖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渔业生产历史悠远长久,水产养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产业效益、社会效益。近年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和南水北调渔业污染防控工作的深入推进,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水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百姓日常饮食、修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格外的重视渔业绿色发展,2019 年2月,农业农村部等10 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快速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稳定水产健康养殖面积,保障养殖生产空间。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鼓励在湖泊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等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同年1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允许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区域,要精准把握政策要求,合理发展生态渔业,防止一刀切、不加区分地禁止所有渔业活动。”发挥增殖渔业的生态功能,实现以渔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渔业发展要认真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编制《南四湖滕州沿岸区绿色发展规划》是水污染防控、实现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三、规划目的和意义
保护好滕州沿岸区南四湖生态环境,事关南四湖生态保护,枣庄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规划以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契机,快速推进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措施,也是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有效化解诸多制约因素、弥补发展短板的有效途径。
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当前,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渔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严峻挑战。在新发展阶段,科学合理规划利用南四湖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做好水域滩涂资源优势大文章,快速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对于提高水产品供给能力、修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带动渔民就业增收等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在退渔还湖、退渔还湿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布局,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养殖区、净化区作出合理规划,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消减、尾端治理、循环使用”的防控措施,保证尾水的循环利用或零排放,既满足本地特色水产品的养殖需求,又满足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生态要求;既为百姓提供优质、安全、绿色、生态的水产品,又还南四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丽景色。
推动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渔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限养区池塘生态化改造意义重大,是实施渔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不仅有力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水产养殖业“环境、产量、质量、效益”问题,而且将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休闲观光渔业等新业态的很好载体,同时,对变革生活方式、提升渔民形象及社会地位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科学技术创新驱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科学布局、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渔业园区高水平发展为突破口,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稳产增收为目标,构建提质增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管理智能的养殖新模式,调整优化渔业养殖结构,增强科技支撑力度,实施科技强渔、机械惠渔、数字富渔,推动现代渔业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形成湖区生态良好、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二、规划期限
妥善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防洪水利工程等重要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渔业发展底线。切实加强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产的全部过程废物排放的有效管控。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不断强化养殖生产源头监管,全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进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和循环利用,改善南四湖滕州沿岸区生态环境。2、
发展竞争优势显著、并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养殖产品和产区,以集中连片养殖区、现代渔业园区尾水治理为重点,推动老旧池塘改造,结合湖区湿地公园、休闲渔业等规划建设池塘生态化养殖体系,制订养殖尾水治理“一场一策”,实行统一规划设计,连片优先,整体推进。3、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稳妥处理好湖区生态保护、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沿岸渔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切实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广大渔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渔民增收。将渔业安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让渔民成为渔业现代化的参与者与受益者。4、
坚持规划引领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最大限度地考虑时代性,规划编制作为实现渔村振兴
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渔业空间布局。规划编制与《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2020-2029年)》和《滕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相衔接,统筹兼顾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维护湖区群众生活。规划着眼长远,分类指导,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由点到面,分阶段有步骤有序推进。5、
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强化渔业科学技术创新,充分的发挥现代科技和现代装备对渔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指导、交流研讨、观摩学习活动。突出
改良新品种、推广新模式、应用新装备、培育新渔民,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零排放,保障渔民生产生活和渔业可持续发展。a四、总体目标
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统筹规划南四湖渔业产业空间布局和规模,落实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稳妥推进生态池塘改造,加快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打造沿湖生态缓冲带,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第三章
自然地理概况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四个相连湖泊而成的总称,属于淮河沂沭泗流域,湖面面积
1266km2,占全省淡水水域总面积的45%,湖面南北长约120 km,东西宽5~25 km,入湖河流53条,其中山东省境内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东鱼河、万福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洸府河、泗河、白马河、十字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线路贯通南北,出湖口有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韩庄闸和伊家河闸以及江苏省境内的蔺家坝闸。南四湖总调蓄库容为14.58亿m3,湖内平均水深2m,为典型的湖盆浅水型湖泊。南四湖的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成上、下级湖。二级坝闸上
为上级湖,湖面面积606km2,二级坝闸下为下级湖,湖面面积660km2。上级湖设计蓄水位为34.0m,相应的库容为9.24亿m3。下级湖设计蓄水位为32.8m,相应的库容为11.12亿m3,南四湖总调蓄库容为14.58亿m3,湖内平均水深2m,为典型的湖盆浅水型湖泊。南四湖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雨量集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南四湖年平均年降水量700毫米,南部多于北部,沿湖陆地多于湖区。湖区水面蒸发量为898.7毫米,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123.8 毫米。南四湖
湖内年平均气温14.2℃,因湖泊水域的热效应,湖内气温比沿湖陆地偏高0.5℃,且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偏小。其中湖内1月平均气温-0.3℃,7月平均气温26.5℃。湖面封冻时间一般长达1~2个月。湖区无霜期一般在204~213天之间,平均20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16小时。湖上多在秋冬季节产生辐射雾,以清晨最多,且南部多于北部。滨湖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
1%-2.3%,潜在养分较高。土质多为壤土,粘重,含水量高,渗透性强,池塘水位随湖水位的升降而变化。a二、水生生态环境
型湖泊湿地,水生动植物丰富,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及雁鸭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1994年就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水禽栖息地恢复优先工程区,2000年纳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南四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南四湖浮游植物8门117种属,平均密度为548×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6.45mg/L;春季优势种群以绿藻门的小球藻和色球藻为主,秋冬季节以蓝藻门的席藻为主。浮游动物64种。大型底栖动物35属40种,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幼虫、霍普水丝蚓、长角涵螺、背角无齿蚌、中国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软体动物密度夏季最高,为120ind./m2,生物量秋季最高,为123.82g/m2。水生维管植物有29科73种,最大的科为莎草科(15 种),其次禾本科(9 种),依次为眼子菜科(6 种)。主要有芦苇群落、莎草群落、莲群落等挺水植被带;莕菜群落、菱角+芡实群落等浮叶根生植被带;篦齿眼子菜、光叶眼子菜群落、苦草植物群落等沉水植被带。南四湖现有鱼类
8目15科49种,其中鲤科31种。鲫、鲢、鳙、鲤、草鱼、红鳍原鲌、黄颡鱼、䱗、麦穗鱼、鰟鮍鱼类等出现率高,是南四湖鱼类的主要优势种群。渔获物中鲫、红鳍原鲌、湖鲚和黄颡鱼等鱼类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农办渔〔2008〕47号文件设立了南四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乌鳢、日本沼虾、鲫、宽体金线蛭、鲤、黄颡鱼、鳊,还有红鳍原鲌、大鳞副泥鳅、秀丽白虾等物种。南四湖属于浅水草型湖泊,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水生经济动
植物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历来是我省淡水渔业的重要基地。其中名贵的水产品有数十种之多,四鼻孔鲤鱼、中华鳖、乌鳢、翘嘴红鲌、鳜、青虾、黄鳝、河蟹、宽体金线蛭和银鱼等较为著名,微山湖麻鸭所产青皮蛋制成的松花蛋是传统出口产品。水生经济植物面积大、数量多,莲、菱、芡等不仅为湖区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净化水质和生态旅游价值。目前,南四湖湖区及周边自然景观破碎化正在改善,湖区渔业资源得到持续补充,水生生物多样性缓慢恢复,沿湖湿地对湖泊水资源
南四湖滕州沿岸渔业发展现状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湖岸线余公里,滕州西部沿湖有滨湖、西岗2个乡镇
,枣庄市委、市政府,滕州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沿湖区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绿色发展。(一)
为确保滕州沿湖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标准,保持滕州沿湖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滕州市2012年编制实施了《滕州市水产清洁养殖规划》。该规划将滕州沿湖区域划分为湖面航道道禁养区,湿地景区湖面限制养殖区和滨湖池塘养殖三个功能区,实施提高滤食性鱼类品质,加强滕州沿湖水草资源合理有效转化,建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使沿湖渔业养殖生产初步得到规范。为逐步加强滕州沿湖渔业生产管理,维护南四湖内良好作业秩序。枣庄市制定出台了《枣庄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对滕州沿岸区湖湾水面设立了养殖区、禁养区、限养区,实施人工养殖总量控制制度,对改善南四湖滕州沿岸区水质和增加鱼类种群规模以及生物多样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二)
明确责任,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为巩固渔业养殖污染防控成果,滕州市渔业主管部门与沿湖乡镇建立了长效联动机制,强化滕州沿湖区域渔业生产监控管理,防止无序养殖反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大湖”内与通湖河道两侧30米以内的区域,严禁放养投饵性鱼类。二是突出关键环节。抓住春季、秋冬季苗种放养的关键时点,加大巡查密度,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养殖行为。三是突出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镇、村干部的宣传引导作用,动员其在湖区从事养殖生产的亲朋,积极努力配合实施渔业资源保护整治工作,引导他们按划定区域和规定方式发展水产养殖业,实现湖区渔业向现代清洁型渔业发展的转变。(三)
多种途径争取项目,帮扶渔民转产转业。为切实维护滕州沿湖广大群众的利益,近年来,滕州市通过调整渔业养殖结构,积极争取渔业项目,促进了滕州渔业转型升级。2013年起,滕州市连续三年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2016、2017年连续二年实施了现代渔业发展平台项目,2018年实施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渔业项目,累计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以滨湖镇现代渔业园区、盖村现代渔业园区、龙振渔业产业园为中心,实施废旧鱼塘标准化生态改造和工厂化养殖车间建设。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吸附作用,带动企业、合作组织和渔业大户等市场化主体投资标准化鱼塘项目建设,总体设计分区治理,采取“台田鱼塘、上耕下渔”的模式,高标建成标准化生态鱼塘5800余亩、工厂化养殖车间50000平方米。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提高了生产力。通过鱼塘(池)承包,优先安排扶持沿湖拆除养殖设施的渔民发展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为湖区渔民转产转业、扩大生产门路和增加收入创造了生产条件,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渔民因养殖设施清理、改造带来的生活上的压力,沿湖渔民情绪稳定,湖区社会和谐稳定。(四)
2012起连续八年实施了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通过项目持续实施,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渔技推广体系。2014年3月,原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是被评为首批“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滕州现已建设长期稳定的渔业科技示范基地22处,累计培育渔业科技示范主体700户,主推“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高效低排生态养殖、池塘鱼菜生态高效种养技术、渔业资源修复”等关键实用技术10余项,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滕州沿岸区渔业资源保护增加科技支撑力。二
是突出抓好渔业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建设了类型多样的现代渔业园区,在养殖水体实施渔业生态净化和循环水处理,装配设施先进渔机设备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系统,开展渔业健康、可持续、高效生产养殖模式。以建设滨湖镇焦村、盖村、辛安现代渔业园区为突破点,实现以点带面,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向园区聚集,已将园区打造成布局集中合理、建设集约、环境优美、科技和人才富集的渔业板块。沿岸区的滨湖镇现代渔业园区、盖村现代渔业园区成为区域渔业发展龙头。三是
引导发展休闲渔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特色、示范带动的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带动渔民增收。在滨湖红荷湿地公园、龙阳向阳湖、柴胡店古薛河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休闲渔业基地。四是扶持发展特色渔业。
依托各类渔业项目,2014年起,滕州在滨湖渔业园区开展了“加州鲈鱼、台鳅、水蛭、河蟹、小龙虾养殖,在龙振现代渔业产业园开展了工厂化养殖中华鳖试养、示范,并取得了试养成功。通过引导辐射,全市现已形成特色养殖区6个,“优质水产品”产量占到50%以上。五是实施
“放鱼养水”,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科学规划人工增殖放流的规模与结构布局,2012年起,滕州市持续实施了城市水系、小二型以上水库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项目,通过放鱼养水,公共水域生态环境得到非常明显改善。2017年9月,滕州市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组的考核验收,成功创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成为全国第18个、全省第4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四、南四湖滕州沿岸渔业发展制约因素
受多种因素制约,南四湖滕州沿岸养殖池塘年久失修,老化淤积严重,养殖水体质量不高。电力、道路和进排水基础设施条件缺乏,增氧机、投饵机、水泵等水产养殖机械投入不足,设施渔业发展落后。渔民仍以传统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为主,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渔业现代化企业少,渔民组织化程度低,渔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总量不足。渔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生产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养殖方式阶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难度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水资源利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速加大,养殖产量和效益低。
沿岸池塘开挖随形就势,缺乏整体规划,长期以来,水产养殖以资源消耗型养殖方式为主,养殖密度大,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养殖病害频发,用药不规范不科学造成水环境污染,水质调控能力不够,导致渔业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养殖池塘大都缺乏尾水处理设备,水产养殖环境压力凸显,影响了南水北调调水水质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迫切地需要对自然保护区限养区的池塘空间布局区来优化调整。
“十三五”以来,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南四湖滕州沿岸渔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湖渔民生产生活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矛盾突出,渔业发展面临比较严峻形势。2012年以来,对南四湖滕州沿岸区域内的投饵性网箱、网围养殖实施了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拆除网围115个、养殖面积7650亩,清理网箱3050架、养殖面积117600平方米,退渔还湖后退养池塘生态恢复亟需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渔业科学技术人员匮乏,知识老化,缺乏仪器设施,对渔业生产指导作用弱化。渔业养殖水域环境监视测定、病害预报与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成为养殖生产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水产功能新区划;秉承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理念,找准南四湖区域渔业发展省内新定位;秉承产业聚集,开拓创新理念,打造南四湖区域渔业发展新模式。a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兼顾传统与现状,规划建设水产种业现代园区、滨湖生态养殖区、水库大水面健康养殖区、工厂化现代渔业示范区、近郊休闲垂钓渔业区。a
(一)水产种业现代园区。主要分布在滕州市东郭镇,以众德数字渔业(枣庄)公司、滕州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为龙头,年繁育加州鲈鱼、鲢、鳙鱼、鲤鱼等优质苗种5亿尾。其中优先支持加州鲈鱼苗种繁育,着力打造北方加州鲈鱼苗种繁育基地。(二)滨湖生态养殖区。
主要分布在滕州市滨湖镇,重点发展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高效养殖,推动地方名特优发展,形成特种水产品的产业带。通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进行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措施,积极整治修复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除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外,根据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在全力发展生态高效养殖,建设河蟹、乌鳢、草鱼、加州鲈鱼等特色水产品的产业带,扩大其辐射力和影响区域,推动滨湖名特优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滕州嘉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为龙头,着力打造高效生态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
三)工厂化现代渔业示范区。主要分布在滕州市木石镇,面积约5万平方米。以山东龙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养殖品种主要是台湾甲鱼,重点推行养殖尾水有机物高效分离技术、水质高效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逐步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弥补养殖面积减少带来的损失。(
四)水库、采矿塌陷地大水面健康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滕州市东郭镇、西岗镇,该区域内水库和采矿塌陷区水域等大型宜渔水体众多,具备发展绿色养殖、净水养护及休闲渔业的良好条件,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潜在能力较大。在符合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域总体规划布局的前提下,大力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工程,坚持轮捕轮放,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南水北调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大水面禁止实施网箱、网围养殖。养殖品种以大宗淡水鱼为主,鼓励发展鲢鳙鱼、翘嘴红鲌、鲴鱼等名特优品种养殖。在采矿塌陷区大水面养殖水域,筛选培育适宜养殖品种,集成大水面渔业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多营养层级、渔农综合开发等模式,快速推进机械化设施升级改造,发展绿色养殖,拓展发展空间,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水产品。(五)近郊
休闲垂钓渔业区。主要分布在滕州市红荷湿地等城区近郊,着力打造一批绿色渔村,发展观光、垂钓、餐饮、等特色旅游,让游客体验渔家生活,品位渔民风情,享受渔业风光。第
滕州市水产养殖现状,借鉴浙江德清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快速推进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和循环利用,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不断强化养殖生产源头监管,着力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变革,保障渔业与生态和谐发展,形成南四湖全面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格局。a
水产养殖许可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保障渔民生产积极性。对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产养殖,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退养渔民生产生活。把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加强水产原(良)种化、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重点工程,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a二、全方面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南四湖滕州沿岸区内限养区养殖池塘实施生态化改造,建设封闭式渔业园区,完善循环水、进排水处理设施,设置养殖尾水净化区。集中建设水产养殖尾水综合处理、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对养殖尾水进行治理,推进水产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采取“池塘排水+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综合净化塘+过滤坝+人工潜流湿地+过滤坝+复氧池”的工艺路线,提高池塘养殖机械化水平,完善进排水以及水质监测和处理系统,逐步实现养殖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容量,打造生态健康、环境友好的池塘养殖业。加大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控防治力度,以养殖尾水循环利用零排
放为目标,以四大家鱼、乌鳢、河蟹、龙虾为主导品种,发展青虾、泥鳅、加州鲈、黄颡鱼、甲鱼等特色高的附加价值品种。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鱼菜共生生态种养等生态渔业模式,推广应用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等环保技术,加强绿色安全生态型水产养殖用药及绿色环保的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推广,推进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重点抓好健康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创新、重点区域(环节)防控、渔业水域环境监视测定等工作,加大对破坏养殖环境行为处罚的力度,将养殖内源性污染降至最低。a三、持续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
增殖效果。防止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加强地方经济鱼类和水产土著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控制捕捞强度,恢复湖区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总量。开展以滤食性和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鱼养水”活动,实现“以渔抑藻、以渔控草、以渔净水”的目标,改善水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实施湖内菹草综合整治,探索资源化利用途径,降低植物腐烂对湖区水质影响。对南四湖自然保护区退养池塘进行原位生态修复,发挥沿湖滨岸带拦截净化面源污染的作用。
质技术装备,提高水产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着力推进养殖池塘生态化和宜机化建设,加快构建主要水产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体系,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的水产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积极地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信息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层次地融合,构建水产品质量追溯、渔病远程诊断、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智慧渔业应用基地。a五、实施创新驱动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量、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示范应用,推进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建设、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对采煤塌陷地做综合规划,发展设施渔业、休闲渔业等,采煤沉陷区渔光一体化等技术开发与完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建设渔业科技公司和企业研究院,支持渔业生产经营主体与省
级以上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鼓励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介组织、合作社以及农户等主体之间建立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a六、快速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设,提升从池塘到餐桌的全冷链物流体系利用效率,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水产养殖品牌战略,培育全国和区域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发展新型营销业态,电子商务平台推介和网红直播,引领水产养殖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a七
等渔业活动,丰富休闲渔业发展模式,扩大休闲渔业产业规模。依托微山湖渔业资源和渔村文化特色,培育集生态养殖、垂钓、餐饮、渔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公园。深入研究渔业文化,着力突出渔乡特色和文化品位;积极开展渔业节庆活动,以特色节庆打造渔业品牌;将放流增殖、禁渔、开捕等活动与渔村游结合起来,组织并且开展渔村、养殖区摄影比赛活动,大力宣传和发展特色渔文化项目;组织并且开展湖上游览、捕鱼观赏等游湖旅游观光活动,集钓、捕、品鲜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全力发展“渔村游”、“渔家乐”等旅游活动。a八、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
实施水产养殖投入品控制,确定合理养殖密度、精准投饵、科学用药,完善渔药及环境改良剂的市场准入制度,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违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药和违法使用其他投入品等行为。落实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相关管理制度,大力培育渔业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充分的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六章重大渔业绿色发展工程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思路,围绕渔业转型升
级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支持池塘生态化改造、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水产种业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水产养殖机械化、数字渔业和休闲渔业等9大现代渔业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快速推进微山县现代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a一、限养区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
施化的要求,规划5000亩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设置尾水处理区,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建设“外封闭、内循环”的养殖小区。开展以规模场自治和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相结合的养殖尾水全域治理,重点区域先行治理、重点品种集中治理、其他区域按期治理,养殖大户自行建立尾水治理系统,小散户分区域集中治理。养殖小区的位置、面积和净水区的划分由渔业管理部门确定,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统一管理。依照国家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池塘改造建设,要求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养殖小区按养殖面积
6%~10%的比例设置尾水处理区,通过养殖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渔机”的原位处理技术的应用,根据现有池塘条件因地制宜推广“三池两坝”“池塘虾蟹生态养殖+人工湿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藕池净化”等多种异位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养殖场绿化和景观等配套完善,实现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达到循环利用零排放。同时,由村牵头成立渔业养殖协会,对长效管理效果做监督管理,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生态环境体系。a二、退养区生态缓冲带植被修复工程
,遵循水生植物生态学特性和水生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对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退养区重点实施湖滨带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敞水区沉水植物优化重建和菹草收割与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构建湖滨带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全系列或半系列植被群落,打造环南四湖生态屏障。恢复具有乡土性、建群性和观赏性的水生植被群落经济带、观光带和水质净化缓冲带,建设菱角、芡实种植示范区等一批水生蔬菜示范基地,促进水ECO的良性健康发展,实现湖区生态经济双赢,确保南四湖水质稳定达标。a三、大水面生态渔业净水工程
菹草生态治理、水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等工作。根据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充分的利用湖区水草、螺蚬等水生饵料生物资源,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增殖品种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适当放养鲤、鲫、鲴、鲂、草鱼、青鱼、翘嘴鲌、鳜等其他食性的鱼类,确保放流苗种数量和质量,每年增殖放流各类鱼种100万尾以上,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解决水质富营养化和菹草泛滥等生态问题,维护水域生态平衡。aa
滕州市集中连片精养池塘为重点,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程。优化空间布局,大力推进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建设塘间道路,满足设备应用、机械通行作业需求,明确相关设施配置规范和机械作业的空间结构、出入口、通行道路等配套要求。合理确定池塘清淤与护坡修整,建立标准化养殖池塘维护及设施装备管护的长效机制。采用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淤泥清理的等技术快速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a五
,根据面积、深度及水资源等情况,主要建设集约式养殖设施,发展循环水生态化养殖,或发展渔光一体化、休闲渔业等渔业利用模式。a六
竞争力的种业企业,重点支持加州鲈鱼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构建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业体系。建设优质特色水产苗种的工厂化繁育基地,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和苗种繁育基地。a七
种养、鱼菜共生生态种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开展主要水产绿色养殖方式全程机械化生产。推进池塘养殖设施的宜机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养殖品种、工艺、设施与机械装备协同联动,加快饲喂、增氧、水质监控、尾水处理等方面的设施装备集成配套,推广绿色高效的水产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建立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引导水产养殖主导产区、大型养殖企业率先实现主要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加快构建主要水产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体系,积极地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绿色养殖重点环节社会化服务水平。a八
充分利用滕州红荷湿地旅游景区现有基础,推进渔业产业聚集区和渔业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渔业特色观光点、精品民宿以及渔家乐等旅游新业态。将传统渔业与现代休闲、旅游、教育、科普等元素相融合,集中打造、创建、认定一批精品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创建一批渔业产业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厚、引导示范效益显著的渔业文化节庆(会展)活动,努力把休闲渔业打造成推进渔业提质增效、渔村美丽繁荣、渔民就业增收及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新型休闲消费需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a九
智能化水平。依托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力发展在线监测、精准饲喂、智能增氧、自动净化、分级分拣等水产养殖数字化装备,引导应用和推广水产集约化智能养殖系统,实施“互联网+现代渔业”行动,搭建渔业污染防控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可视、可测、可控”的渔业物联网、病害远程诊断系统、质量安全追溯和资源养护体系,提高渔业污染防控信息化水平;打造水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加强商超对接合作,推动线上服务、线验与现代物流深层次地融合;提高渔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提高渔业发展水平和渔政管理上的水准。第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渔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保障渔业发展空间、调度渔民积极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一般控制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目标任务,涉及面广、任务繁重。
要高度重视,强化养殖区规范化工作的领导,将池塘生态化改造与高效设施渔业建设、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建立政府统一协调长效机制,成立县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滕州滨湖镇、西岗镇要把池塘生态化养殖ECO示范推广列入工作重点,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发展的工作格局;加强项目实施关键环节的现场督导,遴选、发动有条件的渔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等参与示范与推广工作。要加强督查考核,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落实政策制度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农渔发〔2019〕1 号文有关要求,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执法监管,依法保护养殖者权益。要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沟通,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政策。明确落实养殖规划制度,在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优化完善生产布局,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要积极争取相关惠渔政策,支持水面合理流转,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贴息、风险投资、信贷与保险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池塘生态化改造。
以人为本,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湖区养殖水域是渔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广大渔民的生存保障。要逐渐完备补偿机制,保护渔民的养殖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强渔惠渔政策,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确保规划执行到位。
建立健全南四湖池塘尾水治理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南四湖限养区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技术规范,池塘生态化改造技术规范,全方面推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完善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机制,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积极地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发挥环境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倒逼作用。
镇(街)要抓紧制订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实施方案和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改造过程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设取得实效。三、加大资金投入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通知,“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实施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纳入国家规划支持渔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建设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支持建设渔业基础公共设施,支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和渔业资源调查养护能力。
财政加大支渔项目和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调整结构、突出重点,规范使用,重点支持池塘生态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农田池塘基本建设资金建立渔业专项资金,创新财政补贴机制,对符合工艺规定要求的池塘养殖水治理进行定额补贴。制定专门的《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财政补助与验收方案》,明确补贴标准,明确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来进行财政补贴。统筹利用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积极争取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等水质保障相关工程纳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突出支持重点,进一步加大对池塘生态化改造、养殖尾水处理、稻田综合种养等财政专项支持力度。
积极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和撬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支持渔业绿色发展工程的建设。稻(藕)渔综合种养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及发改、财政等部门对稻渔综合种养区工作的支持,将此项内容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贫开发等政策支持范围。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水产养殖机械装备与设施的支持力度,重点向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规模化养殖场倾斜,探索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新产品新装备以及成套设施设备补贴的路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渔机生产企业信用贷款投放,落实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用水用电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建立健全渔业保险支持政策,快速推进渔业保险,增加渔业保险保费补贴,推动开展高温、寒潮、洪涝等渔业灾害保险。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在渔业绿色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推进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与沟通,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机制,鼓励很多类型的科研示范推广项目和渔业生产建设项目进入园区。加强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综合素养和服务能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集成,构建南四湖池塘生态化改造标准化技术体系,突破养殖尾水净化、大水面生态渔业、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水产良种选育等关键技术,在稻渔综合种养增收、水产养殖机械化升级、采煤沉陷区渔光产业一体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完善的渔业环境监视测定体系,提升污染防控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对渔业养殖重点水域的监控,发挥水域安全预警作用;逐步加强湖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学指标的监测,及时掌握湖泊富营养化发生动态。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养护渔业资源,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完善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产、学、研、推深层次地融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健全技术服务“直通车”、科技下乡入户、渔民培训等制度,引导科研院校、企业协会热情参加推广服务。
扎实做好池塘生态化改造和养殖水域污染防治的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养殖基地宣讲池塘生态化改造迫切性和重大意义,争取广大水产从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引发群体性矛盾和冲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积极宣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公开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教育群众,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养殖从业人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对规划进行广泛的科普解读,宣传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化、池塘生态化改造、稻渔综合种养和采煤塌陷区渔光一体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好的作法,发挥先导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尾水净化在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推广应用生态养殖、节约渔业等先进的养殖模式,提高广大养殖户生态环保意识,努力营造快速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健立完善水产养殖联合执法监督管理体制,推进水产养殖规范化发展。全面落实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取缔禁用渔具,打击非法捕捞活动。规划范围外严禁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全面规范湖区养殖生产活动,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投入品行为,加大对破坏渔业资源环境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确保水产养殖业规范健康发展。
南水湖滕州沿岸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系统运行维护长效管理办法》,建立“塘长制”,推行“一个鱼塘一名干部”,实行“百名干部包千塘”制度;专人专管,规模自治场由养殖户自行管理,集中连片治理点,由村委会落实专人来管理;管护监督,政府聘请村民代表参与日常巡查和运行监管;加强水质检测和行政执法,对尾水直排、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现象实施相应处罚,倒逼养殖户按规范运行。第
规划区域涉及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域,规划坚持以保障水域生态安全为前提,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尾水处理、大水面生态渔业、生态缓冲带修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南四湖水生态安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绿色渔业生产体系;规划实施可加强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优化养殖产业体系,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保护水域生态平衡,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湖区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次规划与这些生态敏感区域的相关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等国家政策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是相符的。
本次规划主要对枣庄市南四湖沿岸区水域滩涂划定的限养区(南四湖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内现有池塘做到合理布局和管控,依据环境管控单元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水产养殖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养殖规模、规划养殖聚集区尾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及尾水处理的工艺方案等策略和要求,科学规划南四湖
滕州沿岸限养区内各片区池塘生态化渔业园区、工厂化循环水现代渔业园区、采煤沉陷区渔光一体化、休闲渔业等片区,切实保障渔业发展的空间,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建成全国生态渔业发展示范区和样板区,做到水产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规划对于加强完善和推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区、净水渔业示范区等渔业功能区域,为保护南四湖水生态安全,促进渔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规划中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符合《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
南四湖以其湖泊湿地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它不仅为多种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的空间,更是湖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的基本生产资料。水产养殖业是
湖区产业体系调整、渔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但是不同产业体系布局和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带来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本规划实施对南四湖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规划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池塘生态化改造可能会对水、土壤和水生生物等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产生不良影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饵及排泄物、药物直接影响池塘水体和底部沉积物的质量,造成池塘水体自身污染。
水产养殖排出的N、P 营养物总量和其他污染源相比不是最大,但因其污染难以进行末端治理,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具有累积性的,水产养殖活动所排放的营养物是可被生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形式,所以对水环境的影响更大。
池塘生态化改造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改造工程不会对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造成破坏,能减小对南四湖湿地ECO完整性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能够使原本粗放的生产方式集约化、规模化,不仅明显提升了滩涂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提升运营和管理的效率,既从源头控制药物、饲料的品种和投放量,又有效解决养殖尾水的污染问题,控制水产养殖业产生的面源污染。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生态型渔业,充分的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不仅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而且减少水域面源污染。采煤沉陷区渔业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大水面渔业经过多年深入探索,在生态净水,抑藻固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休闲渔业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科普教育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的新型渔业发展业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
南四湖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湖,承担着多种功能,极具保护价值,在全省生态安全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推动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既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渔业部门必须坚决扛牢的政治责任。
水产养殖业发展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本规划逐步优化调整具体规划布局和规划规模,通过池塘生态化改造、养殖尾水净化和循环利用、优化养殖品种、规范管理养殖模式与养殖密度,同时辅以发展生态渔业、尾水净化、强化监督检查和其他的保障措施,可减缓消除对南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渔业发展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能得到一定效果结合。
本规划符合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符合南水北调和南四湖生态保护要求,根据南四湖池塘真实的情况,提出枣庄市南四湖渔业绿色发展的思路目标与定位,明确重点任务,优化战略布局,策划重大工程,在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南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