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净水滤料系列

当前位置:首页 > kaiyuncom > 净水滤料系列

当前位置首页 > kaiyuncom > 净水滤料系列

贴心完善,保障您购买无忧~

【TOP5热榜必看】海外视角看:新能源环境价值如何变现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净水滤料系列

  在信息爆炸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及时捕捉投资机会?我们为您筛选出上周最热门的五篇研究报告,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到热门个股分析,以助您快速洞察市场趋势,把握投资热点。

  自2023年9月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市场的“高频词”。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马克思关于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来看,我们大家可以理解为:(1)发展新型的劳动者队伍。(2)劳动资料,是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关键。未来生产工具的代表逐步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进行转变,显然这也是我们新质生产力的聚焦方向。(3)劳动对象,从实实在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半成品原料,逐步转向:以数据加工、信息迭代为代表的“无形对象”。

  新质生产力主要聚焦于哪些行业?受益行业主要对应三大方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和具备较强出海逻辑的行业。具体而言:(1)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2)未来产业,包括:一是前瞻部署6大新赛道: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二是打造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先进高效航空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3)具备出海逻辑的方向:既包括传统产业,也包含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起的产业如新能源等。事实上,依照我们对A股上市公司附加价值率的测算,多数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具备较高附加价值率或者附加价值率处于提升趋势,意味着相关产业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且景气度或将持续向上。

  (一)上游周期:国内周期品种价格底部企稳,国际定价商品的价值大幅上涨。景气度或大概率回升的行业:黄金,货币商品双属性驱动下具备投资价值,可逢低布局。(二)中游制造:基建链开工率恢复偏缓慢,成长制造业价格回暖。具体行业景气度展望:1、景气或维持向好的行业:电力,供需均边际改善,盈利增速持续上升;2、景气度或大概率回升的行业:机械(通用、专用设备),具备长期和短期双重逻辑,短期高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部分细分板块慢慢的开始边际改善。(三)下游消费:“价”的表现仍有待改善,关注部分细分产品的海外补库情况。景气度或大概率回升的行业:(1)汽车,需求边际改善且出口表现相对强劲,有望带动行业继续边际改善;(2)家具、纺织服装,内外需均边际改善,后续关注海外补库情况。(四)TMT:AI创新产品驱动下,部分细致划分领域基本面边际改善。具体行业景气展望:景气或大概率回升的行业:(1)消费电子:2024年AI+创新周期元年,渗透率或加速上行,带动行业迎来从主题投资走向景气投资;(2)半导体:全球销售同比已经实现转正,未来有望继续受益于行业周期性回暖及新一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增量投资与消费需求;(3)计算机(数据要素等):2024年具备主题催化;同时,软件业务景气表现相对较优。(五)金融地产:实体信贷需求表现尚可,但景气度仍有待修复。

  行业配置而言,为何判断新质生产力或成为重要主题性机会,甚至或贯穿全年?短期而言,“宽货币”开启,“躁动”行情期间当选择超跌的“中小盘+成长”进攻,着重关注:一是聚焦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包括:电子、汽车、机械自动化、医药(创新药)及军工等,着重关注有主题催化的TMT及机械自动化方向,尤其是短期超跌的消费电子、机器人,甚至是电力设备等;二是适配小型券商增强组合反弹弹性;三是配置出海逻辑较强的alpha组合,以平滑组合波动。中长期而言,新质生产力所对标的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往往对应利润占比持续抬升,参考(1)70s~80s年代日本经济结构转型期,(2)2011~2020年国内十年大消费行情,经济结构转型期间,资产荒背景下,能够长期一枝独秀的跑赢市场的往往是经济结构转向方向,即新质生产力方向。

  风险提示:房地产风险加快暴露;国内经济通缩压力加快上升;美国经济加快放缓;政策效果和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点击阅读全文《行业比较专题报告:聚焦新质生产力,把握高的附加价值产业的投资机遇》

  结合欧盟碳市场、国内碳市场、CBAM机制设计可见自发自用绿电、直接交易绿电的环境价值认可度更高。因此从落地性看,建议关注以综合能源管理为传统主业、拓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南网能源;建议关注可直接参与绿电交易、所在地区溢价接受度较高的江苏新能。

  国内绿电行业从“带补贴”走向“平价”,经历“全电量可消纳+保量保价”、“全电量可消纳,保量保价+保量限价结合”阶段,正进入“全电量消纳难度加大,保量保价部分的绝对量/比例双降+剩余部分进现货市场”阶段,当前入市电量比例升至47%+、常规电量交易中折价幅度约为10%~50%。23年电改重磅政策——煤电容量机制出台、为煤电转型托底。往后看,“双碳”目标不改,绿电仍将向主力电源地位迈进,而体现环境价值是绿电“扬长”方式。

  绿电环境价值于长期购电协议PPA(付费主体为下游碳排企业)、现货市场(付费主体为高碳排电源+下游碳排企业,高碳排电源碳成本传导比例介于60%~100%、23年碳均价83欧元/吨,对应环境溢价约0.05~0.09欧元/KWh)、GO绿证(付费主体为下游碳排企业,环境溢价约0.01欧元/KWh)均可体现,前两种变现方式选用碳-电联动机制,与碳价及碳市场紧密连接。

  回顾欧盟碳市场碳价持续翻倍之路:供/需多因素调节下碳市场行情报价走强,拍卖收入再用于绿电扶持。①供给要素:总量控制趋严,拍卖配额比例提高,碳信用等抵消选项减少,短期/长期的富余配额回收机制建立;②需求要素:碳排核查的覆盖范围扩大,俄乌战争后气价波动,疫后经济预期修复,每年设置固定履约时点。

  现货市场的环境溢价逐步可覆盖度电成本:以22年内碳成本与光伏/陆风度电成本作比较,可见60%可传导情景下碳价即可覆盖陆风度电成本,22年欧洲光伏开发成本有所上行、需80%~100%完全传导方可覆盖度电成本。

  国内“绿电”、“绿证”、“碳”三线并行,碳市场-电力市场平行体系或更适合我国国情。

  全国碳市场电力行业100%免费配额扭曲碳价信号,电力市场化尚未改革完全,采用欧盟碳-电联动机制难以传导碳成本将加速火电产能出清、有违保供目标;同时,为水电/核电等清洁电源带来额外收益,有违匹配低价用户的初心。因此,绿电使用量对应碳排记“0”、绿证抵消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定向支持方式更为可行。基于环境溢价与对应当量碳价水平趋同的假设,度电环境溢价应在0.07~0.5元/KWh(下/上限分别对应国内碳价70元/吨、CBAM机制下EUA 最新价61欧元/吨)。

  CBAM利好绿电。在26年(全方面实施年份)国内、EU ETS碳价分别为80元/吨、100欧元/吨的假设下,以22年出口量与出口金额测算,当CBAM仅对直接排放收费时,碳关税占出口金额不足2%;而若预期扩至对间接排放收费,该比例将接近30%。使用绿电可减轻征税压力。

  风险提示:国内绿电、绿证需求侧政策、碳市场政策释放没有到达预期;国内绿电市场化比例提高,上网电价没有到达预期;国内用电需求没有到达预期风险等。

  点击阅读全文《公用事业行业深度研究:海外视角看:新能源环境价值如何变现?》

  日本机床工业从1889年起步,受到战争拉动也受到战争破坏跌宕起伏,但在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拼搏交织下从1982年开始后来居上,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我们通过深入复盘总结经验,希望对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得出一些启示。

  产业变革启示:日本借助数控技术出现/机床高经济性实现超车,对标国内关注数字工厂、AI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和成本端优势。我们复盘看到日本机床产业的崛起与数控技术的出现有较大关联,数控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原先的行业壁垒被数控系统的探测和自适应能力削弱了,打破了原有市场格局。同时由于日本企业在前瞻性、技术敏感性等方面较为领先,数控化率快速提升至全球第一,再叠加日本更低的综合成本,机床经济性优异吸引了大批中小企业客户,逐步发展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来到全球首位。回看当前,没有可见的直接颠覆CNC的技术出现,但例如中国制造业数字工厂建设快速推进、AI技术加持有望缩小原先靠长时间经验积累构筑的技术壁垒等仍能看到技术变化出现的机会,同时国内高端机床、高端数控系统等售价低于海外企业同时保持了较好毛利率,后续低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发挥。

  产业链启示:上游投资价值着重关注,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巨大。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日本的上游数控系统、丝杠导轨、轴承走出了全球领先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规模实现了跃迁式扩张,同时例如发那科的数控系统也赋能了中游主机厂在数控技术上实现反超。而国内上游企业普遍起步晚、份额低,但也因此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未来势必要实现国产替代;下游我们正真看到日本的汽车产业对机床成长做出巨大贡献,拉动需求的同时也促进技术进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些相似性,一方面资本开支拉动机床需求,一方面整车厂追求降本增效的诉求(例如数字工厂建设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等)有望促进机床厂的技术迭代升级,强化国内企业竞争力。

  出海启示:全球制造业转移带来新机会,关注头部企业出海成长。复盘全球/日本机床需求,能够正常的看到几轮比较有持续性的增长均出现在大规模制造业转移时期,日本企业根据制造业流向不断调整布局实现了出海扩张。而目前印度、墨西哥、越南等新兴市场迅速增加,新一轮制造业转移已有苗头,国内企业正面临较好的出海扩张时机。我们已看到了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实现了出口收入高增长&占比提升,我们大家都认为该趋势有较强延续性,出海将是国内企业未来成长的核心变量之一。

  政策启示:日本成功使用组合型政策工具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望不断加大。日本机床产业实现反超离不开政策支持,日本从供给端(技术引进、基建支持、资产金额的投入)、需求端(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金支持)、经营环境端(贸易管制、法规制定、技术倡导)推出了成体系的组合型政策工具,遵循竞争、审慎、协调原则灵活组合使用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以《机振法》为例,重点针对中小型公司进行了扶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激发了中小型企业活力,打造了日本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同时从头部企业马扎克的复盘能够正常的看到,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均得到了相关行业政策的支持,还可以看到在政策促进下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从国内市场我们正真看到了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不断推出,对企业技术升级验证、客户开拓、产业链配套进行支持,未来政策支持力度有望不断加大。

  通过对日本机床产业进行复盘,我们大家都认为目前中国机床企业有较多成长机遇,数字工厂、AI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望缩短与海外企业差距,低成本优势持续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增长同时降本诉求较强催化技术进步,新兴市场快速成长带来的制造业转移机会让企业有巨大出海成长空间,同时政策层面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望不断加大,建议着重关注华中数控、科德数控、贝斯特、海天精工、纽威数控。

  风险提示:新技术推广应用没有到达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没有到达预期、出海开拓进展没有到达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资源整合:格局加速优化,央国企改革典范。自2011年六大稀土集团组建方案获批,2021年整合成立中国稀土集团、步入四大集团时期;到2023年9月厦门钨业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相关稀土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1月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稀土集团。由此,我国稀土行业形成了北有北方稀土、南有中国稀土的格局:中国稀土集团获得全部离子型配额和少部分岩矿型配额,北方稀土获得绝大部分岩矿型配额。相较于其他资源行业的分散,我国稀土原矿供应已经充分实现了国资掌控、头部集中,对于我国掌控稀土全球定价权有着深远意义。且中国稀土控制股权的人中国稀土集团亦承诺五年内(2022年1月起)稳妥推进相关业务调整或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需求:人形机器人静待爆发,工业制造电机空间广阔。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不断超预期,稀土永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需求有望加速推进;随只能制造不断推进,我们预计202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钕铁硼需求有望达到2.5万吨,3年CAGR为10%。工信部多次发布关于节能高效电机的文件,近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政策端措施将进一步打开稀土永磁在工业制造电机领域的市场空间,我们保守测算得出2026年全球工业制造电机领域钕铁硼需求量为1.6万吨,3年CAGR高达44%。

  供给:配额增速放缓,进口矿或面临瓶颈。自从新能源车等领域景气高增,我国配额增量进入快速增长期,2018-2023年岩矿型配额CAGR高达19%。2024年第一批矿产品指标同比2023年第一批增长12.5%,明显低于往年。缅甸矿历经2023年高增长,但由于开采分散、品位下滑和环保等问题凸显,供应或面临瓶颈。考虑美国矿和缅甸矿供给走平、澳洲矿和独居石小幅增长,我们预计全球海外氧化镨钕产量2022-2026年CAGR为9%。

  供需平衡:配额增速的临界点何在?假设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变频空调、节能电梯和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稳步增长;中低端钕铁硼需求在消费触底后有望缓慢回升,我们预计2023-2026年全球氧化镨钕需求量CAGR高达11%;在2024年配额增幅小于12%的情况下,全球稀土供需情况有望反转。如果考虑2024年第二批指标与第一批相同、且不发布第三批指标,那么2024年配额同比增幅仅为6%,稀土供需格局有望得到非常明显改善,价格有望步入底部区间。

  价格弹性分析:资源端显著强于磁材环节。由于拥有成本低廉的尾矿库,且钢铁业务成本比较高,包钢股份在2021-2022年表现出较大的业绩波动;由于存在调价机制,北方稀土精矿采购成本亦将随稀土价格波动,因此2022年及以后北方稀土业绩波动幅度与稀土价格相对趋同。由于属于加工环节,磁材标的盈利波动较资源端相对更小。

  重点关注机器人景气相关的磁材股和基本面有望改善的资源股。供给增速下行,供需格局改善,我们大家都认为稀土价格后续有望触底回升,磁材基本面亦有望跟随改善,机器人景气相关的磁材标的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金力永磁、中科三环和宁波韵升;稀土涨价的情况下,资源龙头和具备成长性的标的有望充分受益,资源端建议关注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标的。

  风险提示:配额增量超预期;钕铁硼替代超预期;海外稀土供给超预期;废料供给超预期。

  点击阅读全文《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稀土:央国企改革典范行业,价格底部区间或现》

  债务/人口拐点到来,大消费走向成熟,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既要稳定传统消费,更要培育新型消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我们判断提质升级是重要方向。“新型消费”研究系列旨在挖掘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新兴消费赛道,聚焦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多维度剖析行业逻辑,展望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便利店业态,近年来门店持续加密,行业迎来确定性增长,我们梳理了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并判断潜在的成长性投资机会。

  小而美的业态,打造便利生活。便利店是满足那群消费的人“便利”需求、为城市而生的业态,在时间/空间/品类上都尽量贴近消费者,相比其他线下零售渠道具有小而美特征:①24H营业;②覆盖窄;③面积小;④品类优。行业先后经历:1)创业时代(1992-2007年);2)扩张时代(2008-2014年);3)升级时代(2015年至今),由初期日系品牌引领再到本土、海外品牌交相辉映,门店形态也不断朝着“商品+服务”的日式便利店靠拢。

  商业模式拆解,品牌把控核心。品牌方是连锁便利店产业核心,调动上游供应链、管理中游加盟门店运营并最终服务于消费者。连锁品牌初期收取保证金/加盟费等开店费用,后续主要通过向加盟商收取毛利分成(20-40%不等)获得收入,据测算行业平均单店每月贡献近1.2万元收入,利润率水平较高且不直接承担经营风险。除积极拓展门店网络扩大收入规模,品牌专注于品牌营销、产品研制,并且手握优质铺位、供应链体系作为核心竞争力。

  门店持续加密,市场空间广阔。便利店行业正处发展快车道,全国门店规模、销售总额保持上扬态势,门店加密推动成长。2022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销售额3264亿元,CAGR5约11.4%;门店总数达18.4万家,CAGR5约12.0%。多重红利兑现期,行业渗透率远未见顶:1)中国人均GDP、城镇化接近1.5万美元/年、70%的行业启动门槛,刺激需求量开始上涨;2)政策推动“一刻钟便民圈”建设鼓励便利店扩张。2022年中国便利店门店密度4924人/家、渠道销售占比0.74%,较海外市场约2000人/家、约5%的水平有较大距离,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值得战略性布局。

  地方群雄割据,集中尚待时机。中国便利店分石油系/日系/本土系三大阵营,后两者服务城市居民是分析重点。行业区域特征明显,各省市均有地方龙头,2022年全国门店CR3/CR5/CR10为25.9%/32.8%/43.9%,日系合计占比9.1%。由于地区差距较大,华南/华东/华中行业较为成熟,全国口径集中度或不能反映真实集中度。行业上升期,头部玩家共同分享市场扩容,集中度提升仍面临多重阻力:1)地区差异较大,考验管理能力;2)经营同质化高,需差异化竞争;3)兼并成本偏高,出清尚未开始。

  行业加速成长,未来值得期待。便利店是目前大消费板块难得的高成长且逻辑清晰的赛道,短期增长势头不减,长期渗透率未见顶。早年因市场未成熟而发展较慢,2014年开始提速,近年迎来需求/政策拐点加速成长。

  商业模式优秀,品牌把控核心。品牌方作为产业链核心,加盟体系+毛利分成模式下有效提升利润率、降低经营风险,且手握品牌/产品研制/供应链作为核心竞争力,业绩表现远胜其他零售业态。

  地区特征明显,关注格局演绎。中国便利店行业处于“混战”状态,头部公司开拓蓝海市场走向全国,本地VS外省品牌、本土VS日系品牌相互碰撞。市场集中还需要一些时间,建议关注美宜佳(未上市,本土便利店TOP1)、红旗连锁(西南便利店龙头,基本盘稳固)。

  点击阅读全文《新型消费系列(一):便利店——小业态大生意,打造便利生活》

关于我们
kaiyuncom
净水滤料系列
活性炭系列
新闻中心
Kaiyun体育全站入口
行业动态
二维码
ka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