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K1161050~DK1161600段、DK1196000~DK1197250段、DK1203040~300段及DK1205500~DK1206600段属长江冲积平原地貌,表层第四系土层厚度20~75m,下伏三叠系、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勘探资料揭示,可溶岩中发育不同程度的溶蚀现象,局部有溶洞,岩溶发育程度以弱~中等发育为主。DK1196000~DK1197250段下伏基岩为石炭系黄龙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较为发育,钻进时一般均漏水严重,岩溶形态主要为溶洞、溶孔等。据钻孔揭露溶洞内充填物为黏性土间夹灰岩、砂岩碎块等;钻孔还揭露空的土洞,土洞高1.2~2.8m。深度规模27.7m。DK1205500~DK1206600段岩溶形态为溶洞、溶孔等,深度规模0.25~9.20m。
施工期间,生产生活垃圾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外排会导致附近水体水质受污染,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施工噪声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学习和休息。施工机械产生的烟气,土石方施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以及各施工营地配备的临时小型锅炉排放的烟气等,会影响附近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生产生活垃圾不及时清理,会占用农田资源和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和底下水资源等。
本标段丹阳以东地势平坦,为太湖河网地区,河沟纵横交错,互相沟通,形成整个太湖涝区。线路经过的太湖流域水系有京杭运河、黄浦江水系和沿江水系等。京杭运河在丹阳至苏州与高速铁路平行,过苏州后向南至杭州。黄浦江承泄太湖等来水,同时接纳娄江、蕴藻浜等大小50余条河道来水,是长江最后的一条支流,也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排水通道。沿江水系由入长江诸河组成,主要有锡澄运河、锡十一圩线、望虞河、苏浏线、蕴藻浜、吴淞江等,高速铁路大都穿越这些河流及其支流。太湖主要水源来自西部山区苕溪和南溪等水系,水流经沿湖娄港注入太湖,出流则主要是通过黄浦水系的太浦河和沿江水系的望虞河(详见附录四)。
另外,线路的走向通过水源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施工活动会对水体水质和景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沿线城市板块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京沪高速[2008]41号-建设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监理六标项目部《监理规划》的要求,结合本标段(高架桥梁、高架车站、动车所基础和少量路基)工程特点,制定本标段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实施细则。
铁路建设必然会占用大面积土地,工程的永久占用土地会对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铁路建设中会带来大量临时用地,如果不严控和强化竣工后的复耕措施,会对沿线土地资源和土地性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建设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大面积的有肥力的地表土壤被剥离或占用,降低了地表土壤肥力,不利于植被恢复,此外,实施工程人员践踏,机械碾压也会不同程度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铁路施工动用大量土石方,隧道开挖,桥涵孔径设计不当,路基工程防护不当等会造成水土流失。
14、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本标段主要工程包括:丹阳至昆山特大桥(部分)和蕴藻浜特大桥2座桥梁。其中丹阳至昆山特大桥(总长163.78701Km)施工长度129.052Km;蕴藻浜特大桥长23.301Km;合计桥梁总长度152.42Km,占正线;522~DK1302890);含常州东、锡山、江阴、阳澄湖、昆山、蕴藻浜6个制梁场。渭塘、黄渡2个轨道板预制厂、虹桥动车所及部分联络线个混凝土拌和站,级配碎石和改良土拌合站1处(共用上海虹桥站)。还包括苏州、无锡、昆山三个高架车站。
桥梁下部圬工406万立方米;连续梁14652延长米,其它特殊结构桥梁13.1万立方米。
单向铺轨:其中线公里;迁改10KV以上电线)检查和督促实施工程单位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内业资料。控制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生产、生活垃圾污水达标排放;控制机械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达标排放;督促生产、生活垃圾及时清洗整理;督促实施工程单位落实水土保持和复耕措施;保护重点水源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不受到破坏;督促实施工程单位采取必要的降尘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受污染;预防机械烟气造成大气污染;督促现场文明施工,督促竣工后的环境恢复工作。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并完成监理组环保水保内业资料。
本段线路所经过的主要城镇有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属于平原河网化地区。水面宽度20m以上的河道有一百五十余条。主要河道有31条。丹阳至昆山特大桥、蕴藻浜特大桥跨越各类型等级道路一百八十余条,按其功能类型分为:既有铁路7条、高速公路11条、跨越主要通航河流28次、国省道8条及城市乡镇道路约135条。
30、铁道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意见﹙铁计函[2006]369号﹚
本标段线路主要是通过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局部通过剥蚀低山丘陵区。三角洲平原区,地势平坦宽阔,河渠纵横,水塘密布,地面高程2~6m,由西向东微倾。
黄渡至沪宁城际联络线 km/h;虹桥站北联络线 km/h,虹桥站南联络线
(2)苏锡常地区和上海地区由于常年超采地下水形成区域地面沉降现象,形成沉降漏斗区。
长江以南地区的水文主要特征:由于地表水丰富,各主要河流均常年有水。河流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水量较丰沛,河流靠大气降水补给,部分河流接受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排泄方式以迳流、蒸发为主。
沿线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4~5.0m,局部埋深大于10m,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根据对本段主要河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分析,其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1)本标段的主体工程(桩基础工程、墩台工程、制梁工程、车站、动车所等)、临时工程(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材料储存场、制梁厂、砼搅拌站等)及其临近受施工影响区域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环保、水保监理工作。
但是在DK1206~DK1208地段、DK1209800~DK1216100地段局部地表水、地下水有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为H1~H2)、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为H1)等侵蚀性,桩基、承台和墩身采用防腐混凝土。
本标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寒暑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在十月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伴有大风、雨雪及霜冻。夏季太平洋热带风暴在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常有大风暴雨。年平均降雨量在约1400mm左右,60%降雨大多分布在在6~8月份,雨日有110~130天左右。全年无霜期230天,气温1月最冷,月平均0.4°C~4.9°C,沿线月份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为40℃,月平均气温25.6°C~33.2°C,年平均气温在11~16℃。全年以东南风居多,西北及东北风属次,西南风最少,最大风力可达12级,最大风速:上海34.7m/s。
20、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
21、铁道部、水利部铁计〔1999〕20号文《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
22、国土资源部、铁道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3、铁道部建工〔2007〕74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的通知》
24、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年)
28、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环审[2006]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