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持续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8月8日,记者到市农业科学院采访有关专家,专家就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市农业科学院专家李兴华介绍,水稻管理的目标是减少高温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具体措施是:
一是以水调温。对处于分蘖至拔节期的晚稻,定期灌“跑马水”增加田间湿度;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中稻,田间保持8-10 cm深水层。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昼灌夜排”的方式,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
二是合理施肥。通过追肥和叶面喷肥的方式,可有效增强植株耐高温能力,减轻高温热害伤害。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中稻,每亩可增施3-4公斤尿素作穗肥,促进颖花分化,避免叶片因高温强光热害“早衰”,同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营养液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合溶液,为叶片增加营养,提高植株抗性。
三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强化病虫情测报,做好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
市农业科学院专家闫良介绍,高温天气下,蔬菜种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帮助蔬菜正常生长。
一是防晒补水。可选择隔空覆盖遮阳网,但要注意“勤盖、勤揭”,一般为晴天中午盖、早晚揭;生长前期盖、后期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通过高压喷雾、湿帘风机等方式降温。同时抓住清晨、傍晚等有利时间,积极开展喷灌、滴灌、流灌、浇灌,增加补水灌水后及时浅锄。此外,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等,减少营养、水分消耗。
二是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有机肥,增强土壤和蔬菜抗旱能力。也可早晚采取穴施、沟施及时补施淡粪水,粪水比为2∶8或3∶7,亩施1500公斤至2000公斤,促进开花结果。同时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后期产量。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露地蔬菜可用杀虫灯和性引诱剂,设施蔬菜可用防虫网、黏虫色板及夏季高温闷棚消毒等技术。科学安全用药,农药以高效低毒生物药剂为主,严控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
四是抓好秋播育苗。利用育苗中心穴盘、遮阳网及湿帘等设施,克服当前高温引起的出苗困难、幼苗枯萎、成苗率低等坏因,尽快落实黄瓜、白花菜、青花菜、包菜、大白菜、莴笋等秋菜的播种育苗工作。
市农科院水产专家袁庆云介绍,持续高温轻易造成养殖池塘蒸发量大,水温起伏大,水质易恶化,各种病原菌滋生,水产病害进入高发季节。具体应对措施是:
一是提高水位。虾蟹塘保持1.2米左右水深,鱼类养殖塘加深池水至2米以上,勿加水过满;还能够最终靠设置遮阳设施、使用低温水(或井水)降温、机械搅动等措施来缓解,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
二是科学增氧。合理开启增氧机,打破分层水,保持昼夜水体溶解氧的稳定。增氧机的使用应当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谨防发生泛塘,如果出现缺氧征兆,应及时注入新水、开启增氧机或撒入增氧剂。
三是调控水质。通过生物(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与化学产品(过氧化钙、高铁酸钾、过硫等)交替使用,优化池底环境,避免水质浑浊;池水保持黄绿色或豆绿色,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若水体透明度低,池水混浊,及时在夜间换水。
四是减量投喂。当水温达到32时必须控料减料,水温达到35时应及时停料,同时要投喂优质饲料,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糖、抗应激中草药等。
五是做好防控。对于有可能会出现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传染性疾病,一般采取内服外用法防治,外用消毒一般可采用生石灰、三氯异氰尿酸粉等消毒剂做消毒处理;内服药可用三黄散等,或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一般连喂3-5天。
市农科院专家刘文凯介绍,夏季高温天气下,科学做好农作物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一是做好防暑降温。加强圈舍通风降温,利用湿帘、风机等环控设备,最大限度增加通风散热。中小养殖场(户)可采用搭设遮阳网、覆盖隔热材料、风扇降温、喷淋(喷雾)降温、冰块降温等措施降低舍内环境温度。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调整日粮结构,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比例,降低能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合理的安排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喂料应避开高温时间(上午10:00到下午6:00),选择气温相比来说较低的清晨和傍晚,增加早晚投料量,减少中午喂料。尽可能的避免转群、运输、接种疫苗等操作,一定要进行应选择在早晚或天气凉爽的时间,降低畜禽应激。保障畜禽充足饮水,可适量添加食盐、氯化钾、碳酸氢钠等电解质,缓解热应激。
三是强化疫病防控。做好圈舍日常清洁、消毒、杀虫等工作,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饲养管理人员应加强巡查,重点预防肠炎、热应激等夏季常见病,加强疫病的监测,尤其是口蹄疫、流行热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以防高温旱灾后发生疫情。对病畜实行隔离,必要时对弱畜实行分群管理,避免非间接接触病死牲畜,对病死牲畜,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