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汹涌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水不仅污染着大江大河,而且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正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恶臭的废水能否化废为宝,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这是个伪命题,倒不如把它当成一个梦想。而今,一位来自广东东莞的发明家刘树平,用自己的发明实践,证明污水变能源不是个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3月1日,当《科学时报》记者赶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西环路36号的东莞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办公楼前停放的一排车牌号各异的小车,预示着这又是康源公司门庭若市的一天。
见到公司董事长刘树平时,来自广州、中山、潮州等地的30多位政府官员和客商正围着他问这问那,而这已是他今天接待的第六批客商及参观者了。
一瓶新注入的废水散发着臭味,众人检验后,刘树平往瓶子里加入少许呈浅绿色的粉状物,他解释说这是净化剂。接着神奇的一幕慢慢的出现,原本乌黑的污水在不到30秒内迅速澄清,团状物沉淀到瓶底,许多浮游生物上下游动清晰可见。
在大家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刘树平又往瓶中加入少许助燃剂,之后加入等于污水质量约1.5倍的生物酒精。最后,又加入很少量的白色液体,这是一种稳定剂,刘树平解释。
这时,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康源公司正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新燃料“蓝晶液”燃料了。刘树平将刚调制好的蓝色液体倒入塑料桶里,一台普通的家用燃气炉通过胶管与它相连,顺利地点燃后,坐在炉上的锅里的水很快便热起来。看到这时,起初屏气凝神的众人终于忍不住开始提问,刘树平有些沙哑的声音又开始回荡在演示厅。
在此之前,与许多人一样,听到这个有些“天方夜谭”的污水燃料的消息时,记者也是认为这可能又是2011年很给力的传说,而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不得不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
刘树平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蓝晶液”燃料主要以污水为原料,利用生活和工业排放的废水,经过植物发酵、净化、沉淀、去渣等工艺,将净化的水添加“植物助燃剂”及酵类材料合成提取,原料的来源非常简易广泛,是一种既能净化环境,又能创造能源的新科技成果。
其实,刘树平的说法有些低调。在当今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各市都在“腾笼换鸟”,全力发展新型节能高效、清洁生产的工业项目的大环境下,他的发明,不单单是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一石二鸟那么简单,这种新型燃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为各地政府和企业解决大量现实问题,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蓝晶液”燃料都与节能、低碳、环保、减排有着内在关联,直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据刘树平介绍,“蓝晶液”燃料具有热值高,二氧化碳排放低,且环保指数优于其他燃料。使用的过程中再配以东莞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专用炉头,适用于酒店、工厂、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用户,还适用于工业、取暖、发电等各种锅炉。
问及新产品发明的技术先进性时,刘树平笑着回答:“用不着戴什么高科技的红帽子,蓝晶液就是一种新燃料,能够化废为宝,让更多的人关注污水,从经济效益方面吸引大家积极从事污水治理,形成一种新兴起的产业,从而利国利民,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了。”
刘树平介绍,“蓝晶液”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是将生活垃圾污水,当然最好是有机污水,通过植物发酵16个小时后,加入助燃剂提高污水的蛋白质,加入的生物酒精在康源公司自主研发的专用炉头燃烧。
刘树平说,“蓝晶液”燃料的燃烧原理是:污水和蓖麻等植物发酵的液体都含有一定的沼气和有机质,加入适量的生物酒精和助燃剂点燃后,温度迅速达到摄氏1000度,水分子中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就会撕裂,氢和氧就燃烧,蓝晶液就充分燃烧。
刘树平进一步解释,生物酒精度为80或90度即可。助燃剂是一种天然有机物,也是康源公司的自主研发的新产品。
至于神奇的净化剂,刘树平特别强调,康源公司的净化剂绝不是现如今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中大量使用的传统絮凝剂,“蓝晶液”使用的净化剂不仅可产生效果很好的絮凝沉淀作用,而且不破坏污水的有机成分,更重要的是还增加液体的蛋白含量。他毫不讳言地说,康源公司的净化剂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来自于海藻的提取。
与记者同行的参观者中,来自政府的官员们十分认真地考察,随行的客商自然更是聚精会神。这是一个很难得碰到的和谐场面,不同于一些流于形式的参观考察,目的的一致性,使政府与企业一拍即合,这不能不说都是“蓝晶液”的功劳,东莞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推广负责人告诉《科学时报》记者,第二天将同时签约两份地区特许经营协议书。
目前,东莞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示范生产基地日产新燃料8吨,用自备送货车直供客户。市场售价为3800元/吨,比市场上的天然气便宜1000元以上,比柴油更是便宜50%以上,在眼下石油价格日渐看涨的预期下,“蓝晶液”的性价比自然是前途无可限量。
与其他燃料相比,新燃料燃烧时无烟、火焰集中、火速正常稳定、炉具内胆无积碳、无堵塞油管现象。它的保管与运输也有着先天优势,安全卫生、无环境污染、无易燃、无压力、防爆等特点,也是其他石化燃料和有机燃料不可比拟的。
刘树平充满自信地说,“蓝晶液”燃料在摄氏60度以上时不会爆炸,零下45度时不会凝结。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广泛应用性和区域气候环境适应性,大幅度的提升了它的市场推广进度。
近两年的市场实践,刘树平算起新燃料的经济账来一清二楚。他介绍,按100吨/日的产能计,只需投资60万元人民币左右,生产基地也只要求占地1500平方米,在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城市里建设丝毫没问题。至于投资回报,初步测算,“蓝晶液”的毛利润为30%以上,项目投资可确保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
谈到生产废渣,刘树平说,废渣的概念不准确,因为它有两个用途。一是要生产有机化肥,二是可深加工成为新型建材。
“这两个项目计划早已设计好了,生产制备技术已成熟,可直接投入工业化生产,正在与相关企业洽谈,而且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刘树平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提及化废为宝,刘树平有些谨慎,“工业废水与生活垃圾污水还是有区别,蓝晶液最喜欢用的是生活垃圾污水,特别是以人或动物的粪便为主的污水因有机物含量高,生产的全部过程简便且质量很好。而工业废水因来源广泛,且无机物很多,尤其是电路板、印染、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含量高,为解决无烟、无味、无毒问题,我们一定要在清楚和化验其成分之后,作出预处理,调整有关技术配方之后,才能投入生产,否则,就是对客户、对环境、对国家和人民的不负责任。”
2月24日,康源公司收到广东省发改委和节能委主办的“2011首届广东国际节能展览会暨第六届广州国际节能节电暨新能源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的邀请函,与以往展会邀请不同,这次主办方不仅分文不收,且提供了36平方米的专业展位给康源公司,让“蓝晶液”燃料作为新能源,与来自国际巨头和国内外同行同台竞技,向世人展示其傲人风采。这个好消息让康源公司上下深受鼓舞,在他们看来,这不单单是政府的肯定,更是为康源人在更高的平台推广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的良机。“蓝晶液”的问世恰逢其时。
“十一五”结束,“十二五”即将开局,承上启下的关键词里,发展与低碳并列。
其实,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眼下的处境确实有些尴尬,尽管已荣升全球GDP老二,但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的碳排放,尤其是某些不怀好意的发达国家都要缩在中国身后,这种处境下,节能减排自然成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无论是身在阴招横行的哥本哈根,还是两大阵营对立的坎昆会议,敢于担当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没有参与无谓的争吵,而是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负重前行。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近日在广州表示,从中国的情况去看,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不利影响,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大,世界气候很小的变化,对中国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有很大的脆弱性。因此,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非常紧迫的任务。
节能减排的推进,身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珠三角乃至广东,是国家发改委2010年启动的“五省八市”低碳试点省份之一,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今年2月21日,广东省发改委通过媒体正式对外发布《2010年广东低碳发展报告》,提出2011年该省将开展碳交易体制和机制研究。
报告披露,广东将制定“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到2015年力争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争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在具体措施上,将建立省级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大多数都用在建立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低碳发展能力建设。同时还将开展城市、园区、社区、企业等不一样的层次的低碳示范,组织专家认定低碳示范园区(社区)。
另一方面,2011年广东将接着来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研究,包括确定碳排放权分配,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任务和分解方案,推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从而形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
与其他的节能减排计划相比,东莞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一名“急先锋”。
截至发稿,“蓝晶液”燃料生产基地已在广东省阳江、江门、东莞厚街、虎门、惠州、广州增城、广西南宁相继建成并投产,其中,江门基地日产达1000吨/日以上,其余均为600吨/日,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生产基地已签约,土耳其、英国等十几个国家正在谈判之中。
记者在康源公司偶遇的潮州某企业负责人向《科学时报》记者透露了急于上马“蓝晶液”的迫切心情,这位负责的人介绍,由于公司的产品为艺术陶瓷,用于烧结的能源过去是用煤,但污染大而改用液化气,随着石化气价格的上涨,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与日俱增,同时,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更加严格,而“蓝晶液”的应用,对公司无疑是一个两头兼顾的最佳解决方案。
与陶瓷企业老总同行的政府负责人证实了这一点。这位官员介绍,当地是全球闻名的“艺术陶瓷之都”,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如何破解发展与低碳的矛盾,是政府与企业一同面对的难题,“蓝晶液”的应用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与当下一批批急于洗刷自己洗脚上田痕迹的民营企业家们相比,刘树平从不掩饰自己的农民出身。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公司文件里,“中国农民十八项专利发明家刘树平”常常让他津津乐道。
现如今的“农民发明家”刘树平出差外地,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贵宾规格的热情接待,这与几年前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甭说出门在外,就是亲属和朋友眼里,他除了是疯子,便是傻子,别无分号。
刘树平,广东东莞石龙人。家里有五个兄弟姊妹,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后,刘树平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1年,他开始贩卖一些农产品,每天早起晚归往返于东莞与深圳之间。1992年开始涉足房地产,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在房地产行业赚到创业的原始资本。其间,他又先后到韶关、惠州等地区开办养蝎场,并成为当地的“养蝎王”,还在东莞茶山镇办过学校。
刘树平说:“作为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创业并非易事,从最初的小贩做起,到后来的养蝎王,再到今天自创的品牌蓝晶液燃料,回首走过的路程,付出再多的艰辛也是值得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刘树平的带动下,一批农民加入了养蝎队伍。可是,几年后,蝎子的销路成了问题,养蝎户面临的困境,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与研究,刘树平认为,如果只是卖原料,肯定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养蝎者没有主动权,只有走深加工,创新技术、新产品,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在他看来,自主创新与品牌有着天生的内在关系,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品牌的市场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国内某研究所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刘树平着手研发蝎类产品的深加工,并制成“蝎哥酒”。2004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青岛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品牌博览会”上,“蝎哥酒”获得金奖,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授予“发明专利证书”。
正如某领导给刘树平的题词所言:“科学发明的天才,中国农民的骄傲。”随后刘树平科技发明层出不穷,又发明保健酒“OK酒”、保健品,“OK酒”的神奇特效曾一度引起业界的轰动。1995年,刘树平先生偶然发现了天然珠砂玉石,经过十多年的耐心研究,以“诚信做玉、以玉喻人、玉不琢不成器”的理念,发明创造为今日的石龙天然珠砂玉石,并形成了自己的工艺产品品牌,制成工艺产品后可谓珠联璧合,流光溢彩,深受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商家的青睐。
10年花费200万元捡回2000吨“石头”的传奇经历,让刘树平戴上了“傻子”的帽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刘树平和几个朋友一起到惠州博罗的罗浮山旅游。在游玩的过程中,刘树平不小心被一块突出的石头划破了腿。就地坐下来包扎伤口的时候,刘树平发现害自己流了那么多血的石头看上去很特别,石头红如鸡血、白如银须、黄如风粟、色泽鲜明。“跑这么远来玩,偏碰上这块石头。我一直看好玉器行业,认为这石头与我有缘,觉得很好奇,就把他捡回来了。”刘树平说。
回来后,刘树平凭着一股创新的精神,找人将石头加工成了工艺品,然后拿到广州玉石市场让行家看,当时就有人问他石头从哪里弄来的,并表示只要刘树平告诉石头从哪里弄来的,就给他5000元。事后刘树平又到相关检测点检测。据刘树平介绍,检测结果为,他捡回来的石头硬度达到了翡翠的硬度。刘树平此时似乎看到了无限商机。
10年来,由于耗资大,作为一个农民,为了创出自己的品牌珠砂玉,刘树平向所有的亲属和朋友借钱。一直以来,刘树平的做法都得不到亲属和朋友的支持。按他的话说就是:“几十万换回来一堆破石头,个个都骂我,说我是傻瓜。值得高兴的是,老婆和孩子都很支持我。”说到此,刘树平脸上充满了欣慰,眼睛里渗出了泪花。
2006年,石龙镇镇政府了解情况后,为支持创新品牌,免费提供镇政府对面的近2000平方米的场馆作为刘树平创新产品的展示平台,免费使用5年。这让刘树平成为中国首个开办自己的科技展览馆的农民。据刘树平介绍,在各方的全力支持下,展馆建好后,设有3个展厅,每年都有2万多农民到此参观。
刘树平的“疯子”雅号来自于废水变宝的探索过程。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让刘树平产生了一个想法,污水真的可以变宝吗?这一奇思妙想灵光闪过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他在科学的探索路上,披荆斩棘,耗费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光阴。
整整13年,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用义无反顾的勇气,倾家荡产的魄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家人的不理解甚至骂声中,“不务正业”地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这一疯子举动让刘树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在一次取污水小样时,不慎摔倒,导致左臂骨折做了手术。
经历了1000多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向专家讨教,甚至抵押房产的代价之后,“蓝晶液”这种不可思议的新燃料终于走出实验室,完成工业化设计,实现商业化。刘树平凭一己之力,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到现实的伟大跨越。
刘树平最推崇的人有两位,两位偶像的名字中恰巧都有个“平”字。第一位就是,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刘树平常常将老人家的名言“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挂在嘴边;第二位就是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袁院士解决几十亿人的吃饭问题,让刘树平敬佩不已,并以袁院士为目标。他常说,袁院士解决了米的问题,我解决了烧火做饭的问题。尽管他说这话时,带着崇敬的心情,可记者依然可以感觉到刘树平的壮志凌云。
采访结束时,刘树平向记者透露了新的梦想:“有一天,我会为中国建设敬老院,用尽我所有的财产。”人活着不能没有梦想,刘树平的梦想,我们不敢去想,但我们敢想的是他真的会去做,因为,刘树平就是为实现梦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