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电话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贴心完善,保障您购买无忧~

他们坚守生态环保一线
发布时间:2024-02-18 来源:行业动态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环保“战士”,他们长期奋战在我区生态环境保护一线,电离辐射源在哪里,就要追寻到哪里,不畏危险;他们握着臭气浓度被稀释10倍、100倍的气体袋子,一遍遍地闻,仔细辨别,日复一日;他们为把排污企业的情况摸清摸透,不畏艰辛,深查细究;为获取准确的污染排放数据,为保证医疗和危险废物百分之百安全处置,他们默默奉献,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坚守……

  日前,在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名单中,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得优秀考核等次。其中,有每一位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一线的“他们“的付出。近日,本报记者正常采访了我区环境执法、环境监视测定、辐射监管及危险废物等部门一线工作人员,倾听他们的故事。

  又到了“体检”时刻。近日,自治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放射环境监督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把各自的个人剂量计提交给实验室,等待检测结果。

  个人剂量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每个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的仪器。工作时,他们必随身携带。

  “家里人曾经很担心,每次出去监测都要反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我们就举一个例子打消家人的顾虑: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全年的辐射剂量还没有去医院做一次CT的剂量高。”放射环境监督管理科最年轻的工作人员马凡说。

  该领域专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次X光检查,患者可接受到约0.50-2.0毫希伏辐射,当“毫希伏”上升到“希伏”计量值,会引起人的身体变化。接受到2.0—4.0希伏辐射,可导致人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接受到4.0希伏辐射,有50%的致命伤;接受到6.0希伏以上辐射,将会致人死亡。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事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工作人员,其个人全年附加有效剂量不能超过20个毫希伏。

  自治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放射环境监督管理科的“安检小组”,每年监管全区370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的1200多枚放射源和700多台射线装置。“安检小组”要想把这1200多枚放射源挨个筛检一遍,得练就一身“上天入地”、吃苦耐劳的本领。

  2015年夏天,马凡和科长周继军到某企业组织监督检查,该企业有20多枚放射源安装在五六十米高的高塔上。两人背负着检测设备,沿着高塔上的直梯一层层往上爬。完成放射源的检测后,他们浑身湿透,几近虚脱。

  煤矿地下运煤皮带是否有损伤,得依赖钢丝绳皮带探伤射线装置进行日常检查。周继军和马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深入1000多米的地下,对探伤装置进行“体检”。“地下有的作业面特别冷,有的作业面特别热,我们要克服困难到陌生环境完成各项检测任务,获取数据。”马凡说。这些年,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区大大小小的煤矿。在他们的努力下,来宁异地使用放射源的单位都得到一定效果监管与监测。

  他们,常年奔波于城乡“臭气”发源地与实验室,用鼻子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评分。他们,就是被喻为环保“特种兵”的职业嗅辨师。

  刚与同事完成银川市4家重点监测企业的一次空气样本检测,张磊看起来有些疲惫。“从臭气采样、配气、嗅辨,再到计算分析、形成报告,每项工作都不容怠慢。尤其是在嗅辨时,6名嗅辨师对稀释成不同倍数的样品,要进行多次嗅辨,直到所有嗅辨师都闻不出气味为止。”为了这次的专项监测,张磊已连续11天没好好休息了。

  今年35岁的张磊,在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34名嗅辨师中算是“老兵”了。背负10公斤重的采样设备,爬过最高80米的重点监测排污企业烟囱;蹲在温度高达50℃的烟囱平台上,多点采样8个小时,手握臭气浓度被稀释10倍、100倍、甚至近千倍的气体袋子,一遍遍闻,一天天闻,他已经闻了10年。“我们这样一个职业比较特殊,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干上这份工作就肩负着一份责任,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能为老百姓守护健康的生活环境,付出是值得的。”张磊说。

  工厂企业、市政设施、河道、垃圾堆放地等最容易产生“异”味的区域,都是环保嗅辨师的工作范畴。

  “曾有人问我,为何放着先进精密仪器不用,还要用鼻子去辨别臭味?因为恶臭都有多种成分,仪器只适合于测量出单一气体的浓度,和人的直接感受差距较大。嗅辨师的嗅觉更有温度和代表性,可以与老百姓感同身受,一致性较强。”嗅辨师金梓谦说。

  “哪里有强烈异味,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找出臭味根源,守住‘宁夏蓝’就是守住了老百姓的幸福。”金梓谦说。做了9年嗅辨师,金梓谦对自己有一个硬要求,在实验前一天不喝酒、不化妆、不喷香水、不吃刺激性食物。“干这份工作,得从自律做起。虽然对自己要求苛刻,但想到是在为老百姓创造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还是很有职业自豪感的。”金梓谦说。

  “爱人也经常加班,我通过视频给孩子讲题也是迫不得已。”魏学峰说。作为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检查第18轮淄博市中心组组长,这是魏学峰代表宁夏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第三次奔赴外地参加督查工作。

  2017年,魏学峰退伍后进入自治区生态环保厅,成为一名生态环保执法人员,“脱下戎装换工装,不变的是担当。”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年多来,他深学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知识,练就了随时能发现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眼力。2018年,魏学峰作为宁夏生态环境厅带队干部,参加了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我代表的是宁夏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形象,一定要查准案、办好案。”一次,在连续不间断高强度的督查工作中,魏学峰突发晕厥摔倒,致鼻梁骨骨折、脸部受伤,伤口缝合17针。即便这样,经过医院处理后,他脸上贴着纱布,戴着口罩,忍受着疼痛,继续深入公司进行执法检查。

  魏学峰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现场,他不把企业各项环保设施搞清楚绝不罢休。作为一名环境执法新兵,他凭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向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检查组提出建议,对河北省注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司、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机构做监督检查,遏制环评报告编制粗糙,环境监视测定报告弄虚作假等问题。在去年年底河北省组织抽查的60家环境监视测定机构中,全部不合格,验证了魏学峰提出的问题。

  “魏学峰曾经手握钢枪为国站岗,现在他保持着在部队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为我们的绿水青山站岗。”同事们为他点赞。

  “稳定。我刚巡检了,脱酸塔与布袋除尘器之间的管道补加了熟石灰干粉和活性炭。”

  3月5日,宁夏德坤环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副主任姚希超,叮嘱医疗废物处置车间操作工芦鹏荣。

  宁夏德坤环保公司承担着全区危险废物、银川市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和全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任务。

  记者走进医废处置车间,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芦鹏荣给姚希超汇报完检查情况,又走向了表面温度高达200摄氏度的焚烧炉。带着防护口罩、穿着密不透气的连体式防护服的芦鹏荣,在距离焚烧炉1米左右的地方停下脚步,仔细查看着炉内出渣的情况。“冬天穿着防护服还可以忍受,‘三伏天’就遭罪了,在车间待半个小时,换下来的衣服能拧出不少汗水。”芦鹏荣笑着说。从计量、消毒到焚烧……面对随时闻到、接触到的有害化学气体和焚烧残渣,芦鹏荣和他的同事们习以为常。

  “处置医疗废物的设备是24小时运转的,设备维护必须随时进行,及时‘诊治’小问题能避免大的故障。”姚希超和记者说,因为单位地处偏远,工作人员都是轮班制,基本一周回一次家,除了在岗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备岗状态。

  据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宁夏德坤环保公司处置银川市医疗废物1万余吨,处置危险废物达7万余吨。“正常的情况下,危险废物具有反应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感染性,如果未能安全处置,对人体和环境能够造成的危害都将是巨大的。”在宁夏德坤环保公司,负责危险废物处置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耐心地重复着看似简单却又危机四伏的分拣和处置工作。“医疗和危险废物处置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德坤环保公司负责人刘胜尧说。

  “每天与医疗和危险废物打交道,我们会用专业和敬业的态度去迎接挑战,确保生产安全。”刘胜尧说。

  “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线索发现难,线索深度经营难,证据提取、固定难,核心证据鉴定难,源头深挖、铲除严惩难。虽然存在这么多难点,但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决不能手软。”民警刘毅说。

  3月4日12时,银川市公安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环境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刘毅仍在疏理案件线索、资料,他的工作资料上面写有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的几种“表象”:大部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不能立即被发现,致使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及时被依法严惩;立案追诉核心证据监测鉴定专业性强、周期长、费用昂贵,导致关键证据固定较难,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案件侦办工作……

  “办理对环境造成污染案件,办案民警的细心是关键。”刘毅对办理的全区首例非法冶炼废机油对环境造成污染系列案记忆犹新。经银川市公安局环保分局民警深挖线索、缜密侦查,经嫌疑犯赵某某检举、揭发,盘踞在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长期从事废机油收集、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违法犯罪团伙浮出水面。该案侦破工作历时近4个月,在自治区公安厅统一指挥、集中调度下,一举捣毁了位于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等地的多个犯罪窝点,共查获非法处置废机油700余吨,抓获嫌疑犯6人。

  “全面收集、固定犯罪证据是个技术活。”刘毅说,危险废物处置属于对环境造成污染高发案件之一,危险废物填埋、倾倒案发时间短,嫌疑犯选择的作案区域偏僻、人员稀少,选择作案时间基本都是在夜间,嫌疑犯及车辆转移速度快,在侦查过程中要格外的重视收集嫌疑人车辆运行路线的路面监控探头、收费站卡口录像等视频资料,查看车辆的GPS定位系统运行轨迹等直接证据,力求细致、全面地收集、固定犯罪证据,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才能为案件顺利报捕、移送起诉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日,忆及2017年的一段经历,自治区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的环境工程师王喜琴说:“经历过生死,所有困难都不再是大事。”

  当年8月,单位安排王喜琴负责执行中卫地区的全国土壤例行监测任务,需到指定地方取样,并在规定时间完成检测及数据上传任务。

  “当天准备赶到海原县,路过中宁县喊叫水乡时,我们想顺路对这里的一个点位采样。”王喜琴和中卫监测站的3名同事商量后,于8月18日17时许带着重达25公斤的采样设备进山。卫星定位显示目的地距离出发地不足2公里,他们翻过6座山才找到采样点,完成了地点标定和土壤样品采集。

  返回时,距离前往目标点位的时间已逝去了6个多小时。因找不到进山时做的标记,天黑路险,他们只能用手机照亮前行。后来,大家的手机都没电了,身上仅有的几张纸也烧完了,唯一能找到的带刺植物却又无法点燃。

  “19日凌晨5时许,围坐相守、几乎一夜未合眼的我们打起精神出发,终于走了出来。”王喜琴说,出山后,遇到来找寻他们的同事,大家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在自治区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水与固体(废弃物)监测室工作了9年,王喜琴几乎走遍了宁夏的山川河流。“2004年考大学选择环境科学专业时,就不是冲着挣钱的想法去的,只想为美丽宁夏做点实事,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王喜琴说。

  人人都向往拥有公园般的生活环境,人人都期待与碧水蓝天为伴。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多骑车少开车、垃圾分类处理、不燃用粉尘煤、不燃放烟花爆竹……生活方式的小改变,体现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理念,更体现着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以及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环保尖兵。呵护青山绿水,没有旁观者,也不应该有旁观者。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如果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就能抬头看见蓝天,远眺重见青山。

关于我们
kaiyuncom
净水滤料系列
活性炭系列
新闻中心
Kaiyun体育全站入口
行业动态
二维码
kaiyuncom